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剛強易折,唯《韌性》令你不致崩毀


韌性,才是人生最好的武裝(圖/城邦)

書名:韌性-挺過挫折壓力,走出低潮逆境的神秘力量
作者:克莉絲蒂娜・伯恩特(Christina Berndt)
譯者:王榮輝
出版社:時報出版  

猶記當初是在懷孕期間就購入此書,希望能在當媽的這條路上增強抗壓性……沒想到如今小子都三歲了才想到要把它看完!哈。全書行文中不斷以實際案例與實驗成果來探討「韌性」的力量與個體差異性,其實頗易讀,只是難免穿插些神經學、心理學的詞彙減慢閱讀速度,也因此複習了許多經典心理實驗,收穫不小。

同樣面對人生的低谷或重大傷害,有的人能安然挺過最艱辛的那一段時光,重新站起來,有的人卻是自此一蹶不振,甚至走上自我毀滅一途;學者們一心想要找出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兩者的選擇,多年來的實驗對象涵蓋了嚙齒類動物,乃至雙胞胎、地域性孩童、PTSD等,也有注意到例如憂鬱症常只在女性身上獲得確診的這一類問題(男性同樣表徵被忽略或以不同模式顯現被視為正常),持續修正著對「韌性」的觀點。

不出所料,生物基因與環境同時都影響著「韌性」強度之發展:早在1996年學者就發現人類身上有著不同類型的5-HTT基因長版的5-HTT基因可以賦予人們對逆境之抵抗力,短版5-HTT基因兒童則較多出現憂鬱症症狀。接著,學者亦提出,良好的社會網絡是可以強化其韌性的,且即便基因具有強大的影響力,DNA卻並非靜止的分子(P.190),我們能夠透過自身的強化去改變遺傳到下一代的韌性基因。這不是很令人慶幸嗎?

若想藉由此書強化自身心靈(韌性),可先自第一章的自我壓力測驗(P.74)與評估更深入認識自己,再從各篇章的案例找出方法,無論是轉變看待事物的觀點將危機化為轉機,明白自己即使會受傷也能不被擊垮,增強自我效能感,找到支持者等等,再測驗一下自己的韌性強度(P.150),最終邁入第五章〈給成年人的韌性鍛鍊指南〉,最重要的一點──你我都早已知道──必須自己有意願改變!而最適合父母與教育人員閱讀的第四章〈如何讓孩子變得強韌〉,則有頗令我意外的觀點,托兒所對兒童極有助益,甚至更勝於母親全職照顧──孩子能在團體中蒐集到讓自己個性變得強韌的重要經驗(P.209),所以,媽咪們真的別再因為必須回歸職場無法親自陪伴孩子而內疚了!


   
*閱讀書摘:

一個人感受到多大的壓力,很大程度取決於個人從小培養的心理抵抗力。其中,個人特質、社會環境和教育等因素,也發揮了部分的影響。此外,有些輔助策略也可以幫助我們輕鬆面對日常壓力,進而在日後增強個人對抗人生逆境的抵抗力。有愈來愈多人格心理學家得出一項相同的結論,我們的本性要比一般所認為的更少受到雕鑿;換言之,人其實可以讓自己做出很大的改變!-P51

人格心理學家彥斯‧阿森多夫表示:「光憑『我辦得到這件事』的信念,往往就能幫助我們達標。」-P104

兩性最需要的支持形式分別是什麼?女孩-強化自律,讓她們更獨立與自主,並給予情感方面的支持。男孩-在居家環境裡賦予清楚的組織與規則。-P148(僅擷取重點)

困境是人生的一部分,這點每個人都應該時時謹記在心。事實上,我們不妨乾脆以幸運的態度去接受困境。-P212

一輩子都沒有任何改變的人,或許只是缺乏動力,也或許只是因為他們一直很滿意自己。-P256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