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逃出惡性循環,回歸簡單的幸福】

 -讀《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

「這輩子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作者在瀕臨壓力極限時,毅然換到較低薪、壓力驟降的工作,轉換間的一個月假期中,正視內心這個不勉強自己的渴望-從此,開始簡約生活,同時開啟部落格為日常實踐留下紀錄,也讓同受壓力所苦的人看見另一種生存之道。

. 

#跳脫工作壓力的惡性循環

作者可不是能力不足、只想躺平,他曾在優秀公司的海外業務闖出佳績,但-他根本不喜歡與人接觸!內在衝突太過痛苦,因此,常在下班後胡亂購物、消費紓壓…

咦?這個狀態,是不是有點常見!

當他到達極限而跳槽,才在就職前的悠哉假期中,倏然明白自己一直被:「做不喜歡的工作-花錢紓壓-對金錢不安-不敢辭職」的惡性循環綑綁。

他選擇了一種值得效法的跳脫方式:

#設下辭職期限!(預設3年)

同時,開始嘗試「副業」摸索新出口,兩年後就順利離開社畜職涯,不再為討厭的工作犧牲人生。

從「不做不想做的事」出發-先列出所有討厭的事、再慢慢篩選,作者選出想做的副業為「經營部落格」,便從還在學習的金錢觀開始寫起,如今,「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部落格早已衝破千萬瀏覽人次,也出了好幾本書。他從分享過程深刻感受到,比起「賺錢」,更應該要以「成為理想的自己」為目標,因為:

「當你愈來愈接近理想的自己,自然就能幫助他人。」

部落格副業,讓他看見他的分享可以助人,成就感讓他的實踐生活更有意義。

#低成本生活的方法

作者並未大言不慚說沒錢也能過得好,也不是鼓勵只做低收入的工作,畢竟這可算不上是理想生活,而是讓你知道:

沒必要太過折磨自己,也能輕鬆過日子。賺錢、存錢,都是為了讓自己與家人幸福-擁有「隨時可以活出自我」的選擇。

當你因薪水高低猶疑是否該換工作,不妨先釐清:究竟是對哪方面的金錢不安?

作者發現自己的不安,來自對正常生活難以維持的恐懼,便透過以下3種方法,逐步將生活費從一年240萬日圓降到100萬以內,甚至婚後夫妻二人也能控制在160萬左右。

1.#精算最低生活成本-撇除娛樂,你會發現需要的金額比預期低很多!

2.#練習自給自足-減少外食、自學修理物品等技能。

3.#節約與存錢-「節約」是隨時都能開始的,且擁有「即效性」-立刻能見效!


或許你會說,生活就是需要娛樂;但作者的想法是,就是這些娛樂需求帶來惡性循環~ 當你沒那麼多的娛樂,相對也能選擇比較愉快的工作,把支出放在真正重視的事物,讓生活減壓,又擁有選擇權。

「習慣簡約生活,就不用死守同一個收入來源。」-努力以最少的錢,過得開心自在!

#與伴侶一起享受簡單的日常

之前讀過同樣是日本極簡作者的書,因為過得極度簡約,感覺好像很難找到另一半…但,這作者可是有成功娶到老婆喔!

很佩服這對三十出頭的小夫妻,一起實踐簡單生活,並在日常裡營造獨有的幸福-透過在家燭光晚餐、隨機慶祝小事等,將平凡的日子打造出「非日常感」,讓簡單生活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一種選擇。

作者分享夫妻能一起存錢的方法:「多多聊天!」

透過持續對話、找到共識,擬定做得到的儲蓄計畫,就能把錢花在雙方都珍惜的地方,再把剩餘好好存下來。


印象更深刻的,是他們夫妻對「自我投資」的看法:

「可以事先計算『投資報酬率』的,才算自我投資!」

並非指閱讀這類不能明確變成$的不算投資,而是他們認為,若無法確定「未來會有回報」,就不應該花錢-所以,還不肯定想好好學的,投靠圖書館&網路免費資源就好!

如此一來,就算半途而廢也沒有浪費,才能在節約與自我投資中維持平衡。

………瞬間想到所有我買了還沒看完的線上課,真的忍不住認同他了!………

幸福,不在拼命追逐,而是跳脫不適合的框架,學會用更少獲得更多,與最親近的人共享片刻喜悅。

簡單,其實正是最深的富足❤

#2025好書推薦/37

這是練習《1%閱讀術》「一個貨架選一本書」時,在圖書館選到的,果然還是會被簡約的封面吸引-而且書名感覺就很適合我!

雖然內容並不全都認同,(有家庭、孩子,還真難選擇只過最低要求的生活呀!)例如他們寧可去配合使用舊物、也不願因不便而花錢更換新的家電,對現在許多人來說可能無法理解;洗碗機、烘衣機,換算成時薪確實是省去許多時間,但作者認為,省下來的時間若只是滑手機,根本沒必要!還不如自己好好品味生活。

有其道理,是否認同就看個人囉~但確實獲得許多實用的新觀念,也再次被提醒「節約」的重要-真的太多亂買飲料零食犒賞自己的時候啦 

總之,是本工作壓力太大、「活得很痛苦」的人適合翻一翻的易讀實用書,帶你看見只要降低生活費,就會有更多工作選擇,去選比較快樂的那種,也將從喘不過氣的壓力中獲得解放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