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懶得做,卻為了想幫別人而去做,你有過這種經驗嗎?
例如,明明不喜歡做菜,卻為了家人的健康而乖乖下廚;明明懶得做筆記,卻為了喜歡的人而認真到多做一份;明明放假只想癱在家,卻為了想對世界好而在太陽下淨灘…
即使付出的過程一點也不輕鬆,卻比替自己而做、獲得加倍的快樂!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個布丁要現在吃,還是先忍耐?》作者分享,據說,在電車上讓位,起身讓位的人能獲得的「幸福感」,遠比被讓位的那位更高呢!
尤其當你「不求回報」單純地付出,「喜悅的循環」會增加你的幸福時間,到頭來,為了某人好,其實就是為自己好。
-
我有個「為了小孩好」的類似經驗,明明離開教育圈,還是想帶著孩子快樂學習~
在吾兒大約兩歲左右,曾組了個小小「共學團」;在人生地不熟的新社區,靠著網路認識了幾位媽媽友,一起陪孩子們度過愉快的學前時光。
當時想法單純,既然自己有教育背景,總覺得應該要為孩子做些什麼,但一對一又實在提不起勁…乾脆多撈一些想法差不多的朋友,一起稍有教育意義地消磨時光
.
起初,很快就獲得被「捅刀」的經驗-
一開始就近找到同社區的媽媽,想著太好了,新來乍到的我正需要熟悉鄰居的媽咪快速成團;沒想到,當理念跟遊戲模式規劃出來,資深社區媽媽看完、問了幾個問題,就拋出一句:「我學會了~」隨即把其他媽咪全拉走、自創一群!
真的傻眼o.O"
必須從頭來過的挫折感,令我猶豫是不是不適合揪團,幸好,我相信這是參與者能受益的事,沒有放棄,繼續在網路上慢慢撈,終於靠著一兩位本來就認識的好媽友,加上緣分帶來的媽咪們,順利成團,好幾位至今仍是重要的朋友。
.
上課方式最初由我規劃課程,大家參考其他共學團的方式共同討論,課前與結束帶孩子簡單歌舞,中間有一兩本繪本、搭配簡單活動;重點在於帶著孩子們玩,媽咪們輔助,幾次之後,媽咪們也輪流或合作帶課。
如果只幫自家寶貝做,可能不會那麼有幹勁去設計各個環節,會比較隨意、隨性,有做就好;但,當要帶著一群孩子一起玩~「把事情做好」的責任感就上來啦!
真的獲得滿滿回憶&歡樂時光❤帶給孩子的也不僅僅是當下課程,那些開心體驗、看著媽媽們交朋友,都是很好的學習。
回想起來還是很感動,真幸運因此認識一群很棒的媽咪,孩子能開心、安心玩耍,媽咪們也形成彼此的最佳支持團體--感謝自己有踏出那一步!
一開始是為了孩子,最終,果然也是為了自己好,與好媽友們一起很好❤
.
BTW,另立門戶的社區那群,後來拜託我去幫忙上一次課,帶孩子的過程中,其他所有媽媽都各自在滑手機…
根本只是免費老師的坑吧!難怪沒媽媽要出來帶課,後來整團不了了之,完全可以預料。
雖是不佳經驗,但也讓我學到有時人性就是這樣,出發點雖一樣是為了孩子,「善意」與「合作意願」是重要考量,感受很差的為人作嫁衣,就不必了~
-
八月太過悠哉,接下來想稍微認真增加讀書頻率,也認真做些筆記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