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 星期五

《練習不快樂》試讀心得


《練習不快樂?!》不快樂是一種本能,快樂是一種選擇!

快樂不僅有公式,還能算出快樂的C/P值!(圖/時報文化)

作者:蘇益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練習不快樂」──相信乍看書名,你也不禁會有些疑惑:不快樂還需要練習嗎?快樂才比較難獲得吧?

從第一章〈在精神病房尋找快樂〉開始,就被「壞掉的快樂」勾起好奇,「吸毒時的快樂,是快樂嗎?」其中的「吸毒」可以代換成任何吸引人們過度成癮的事物,於我肯定是甜食,其他如酗酒、菸癮、購物狂等,DSM甚至已加入「網路遊戲疾患」……仔細想想,大家下班後常會硬撐著熬夜熬自由做喜歡的事,隔天恐得付出精神不濟或身體出狀況的痛苦代價,離著「壞掉的快樂」似乎也並不遠;又,做著那些我們自認能紓壓的事時,真的快樂嗎?

帶著這些疑問循序讀下去,並從作者在篇章間穿插的一些情境式問題快速思考自己的答案,負面情緒確實往往會獲勝,印證了「大腦天生就對『壞消息』比較敏感」;幸好,我們還是能透過自我覺察來正視自己的不快樂,重新好好練習快樂。如果覺得自我覺察實在不容易,就非得跟隨書中極具實際功效的幾個量表自我測驗了。例如「正負向情緒比值量表」,藉由判斷簡短句子的情緒分數,便能從測驗結果快速掌握自己近期的情緒波動;很推薦大家找來試試,我自認已是個正向快樂的人,結果正負情緒比例竟也只有將近「2:1」,尚不及作者所言心理健康者多為「2.91」以上,原來快樂並沒有那麼容易!書中還根據這個數據,提供了很有趣的衍伸看法:人們可能至少需要三件好事,才能緩衝掉一件壞事所帶來的情緒衝擊。

此外,盤點各項生活領域對你的重要性,也是很有實質幫助的量表,有助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狀態,蘇心理師更針對各種狀態提供指引,讓人較有前進方向,也將更願意嘗試改變。

令我驚豔的是,〈快樂與它的產地〉喚起了當年生理心理學這門課的混亂記憶,作者卻出乎意料地使用手部動作來演示「爬蟲腦、哺乳腦、靈長腦」之部位,接著還以印刷字體大小呈現大腦對「趨樂避苦」的任務呈現比例,不得不稱讚,實在是簡要又具現!

關於快樂,書中提到「享樂適應」──愉悅感很容易習慣,這點可真令人哀傷,但我們可以試著「自發性的歸零」,阻止習慣化,練習「安撫」自己的「想要」,並時時記得專注當下,活在當下。這些篇章都很適合在低潮時靜靜複習,自我提醒。

非常喜歡作者在每個章節最末分享的格言筆記,時而詼諧時而真誠,時而又像是智慧錦囊,尤其欣賞最終出自他自己的快樂Note「我認為的快樂,是找到更多工具與方法,並用好玩、輕鬆的方式分享出去,讓世上更多的人,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相信這本有趣的書,亦將成為其助人的絕佳工具之一。

很感激有這次試讀機會讓我提早認識這本書,在一年之初就讀完深有收穫的好書,它帶來的快樂就是,感覺過得比昨天更有意義,還可以搶先分享給身邊需要好好認識快樂的人,實在太棒了!


--
 
--
*書摘:

人們只喜歡計算他們的麻煩,不喜歡計算他們的喜悅。─杜思妥耶夫斯基(p75)

許多時候,在我們追求快樂之前,要先願意靠近痛苦。(p90)

相較於愉悅,有意義支撐的滿足感較不容易淡去,不但能持續更久,也比較不受習慣化的影響。(p146)

問問自己,我有沒有真的過著那個自己想要的人生?(p198)

快樂不是一個目標,它是踏實人生的副產品。-埃莉諾‧羅斯福(p199)

找回不斷行動(doing)與只是好好存在(being)之間的平衡。(p237)

曾有研究顯示,前百分之十快樂的人裡,他們的共通之處,就是身邊都擁有品質很好的人際關係。(p260)

「我認為的快樂,是找到更多工具與方法,並用好玩、輕鬆的方式分享出去,讓世上更多的人,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蘇益賢/臨床心理師(p281)

--

*延伸閱讀:

剛強易折,唯《韌性》令你不致崩毀

探尋最深沉的愉悅與智慧-《靜思的藝術》

陳文茜x十位夢想飛行者:《我相信‧失敗》

別怕丟臉,別怕失敗,別怕「和世界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