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改變,地域就會改變。」
書名: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
作者:山崎亮 Yamazaki Ryo
譯者:莊雅琇
出版社:臉譜
面對充滿「孤獨死」、「少子化」、「區域發展不均」等問題的現代社會,日本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界先驅──山崎亮,致力提倡人們可以靠自己的雙手重建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連結,透過設計讓步入衰退的地區迎來重生。
本書作者山崎亮推廣「以人為本」的社區設計,至今已約二十年,並曾獲得GDA、SD Review、Kids Design等多項社會創新設計大獎。其前著《社區設計》一書集結了過去案例,概念不僅拓展至日本以外的國家,更在臺灣舉辦了多場相關工作坊,甚至成為臺東縣政府特聘的「點亮南迴」計畫之國際顧問。
書中分享了關於「社區設計」的概念以及作者親自實踐的步驟、模式,即使人際之間已失去過去「道普請」的緊密連結,仍能透過傾聽居民需求、舉辦工作坊等過程,打造出取代「地緣」的「主題型活動」,為社區創造人潮,使空間與社群產生加乘作用。
初次閱讀這類書籍,方才知道社區設計牽涉各層面的跨專業整合及必須思考的永續性著實不易,非常認同山崎亮提出的「不造物」及「適疏」理念,以各種適地適性的獨特主題活動,取代砸大錢做不一定會有良好成效的地標,且在引入人潮的同時,仍注意到「讓人口適度稀少」以建構舒適的永久性社區,確實是更迷人的未來;若從事城市設計的相關人員都能如作者提倡的回歸到以「人」出發,華美卻缺乏使用的「蚊子館」應可不復見。
*延伸閱讀:
【太陽之西】社區營造、社區再造、地方創生還有社會設計,這些名詞到底在談什麼?——讀山崎亮《社區設計的時代》
「我們有錢蓋很多公共空間,也有能力設計出各種物件,但願意使用的人在哪裡?為什麼人要被迫適應空間,而非主動創造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