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同溫層充斥張修修最新影片-
令人心疼且佩服的「自我揭露」,
引起無數共鳴,也隱隱有著療癒效果,
讓我們相信,若能「覺察」、正視,
就有機會改變、獲得治癒
.
雖自己幸運地鮮少受困於情緒,
卻總有朋友需要出口傾訴,
很慶幸如今有這麼多資源可以共享,
推薦搜尋這部影片&他推的心理課程,
或找找曹中瑋老師的著作,
趁早把受傷的內在小孩養回來。
.
完形治療看重的鐵三角:
「覺察、選擇、負責」,
最重要且能引發改變的正是「覺察」;
若能袪除雜念、把心裡清得乾淨些,
絕對有助把「形」與「景」區隔開來,
找出未竟事宜,加以滿足。
而「零雜念」這本書提及的七個方法,
可以引導你自日常練習「簡潔」,
維持「改變」需要的時間與精力,
用「儀式化」遏止耗損心神的調整。
以下7種不會花太多時間的好點子,
推薦融入你的生活:
1.#一次只做一件事-5分
每日留5分鐘專注做一件事情,
運用五感細細體驗。
例如,專注在泡茶上,
觀察顏色變化、細品香氣,
淺啜一口,感受溫潤的餘韻…
2.#斷開網路-日常15/睡前15
停止使用3C,與現實連結,
靜心、讀書、賞景、與家人聊天等。
3.#清空思緒-10分
清晨或睡前,寫下所有心中記掛之事,
接著拋開這一切,
正面開啟新的一天,
或者舒服無憂地睡去。
4.#每日三要務-5分
從一早或前晚的清空思緒清單,
篩選出今天非做不可的三件事,
把精力集中在這三要務上。
5.#心懷感恩-5分
同樣是一早&睡前皆可做,
想想最近發生的事,轉念鍛鍊。
6.#調整生活節奏-早&晚
早晚各有節奏,分別列出下列三種:
需要發生的、想要發生的、順序時間
重要的是,務必把第二類排入清單,
讓你的今日值得期待。
7.#確認執行狀況
無論上述任何一項,
只要令你感到有壓力,立刻停止。
別擔心失衡,
「傾斜」反而讓你能保持彈性!
.
《零雜念的簡單生活》的七種練習,
盼引導我們不再只「回應刺激」,
而能夠「主動創造」想要的生活。
找到隔絕雜念的日常,
自然就能有意識地練習覺察,
從觀察呼吸,開啟「改變」的大門。
聚焦你已經完成的事吧,
做到這些的你,已經比昨天更棒!

.p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