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everybody could sail the ocean, but still we could share this dream.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徜徉大海的船長,但人人都可以讓夢想遠航。
-《海上鋼琴師》(The Legend of 1900)
《海上鋼琴師》是部讓人看過就難以忘懷的經典電影,在1999年義大利電影金像獎中榮獲了最佳音樂、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製作設計等大獎,從幾個精彩片段就能感受到其實至名歸,如宴會廳中優美炫目的華爾滋、熱烈歡騰的動感舞曲、1900與爵士樂大師的鬥琴等,美妙的音樂襯托著或華麗或緊張或孤寂的氣氛,在在都是經典,看到最後,卻是留下濃得化不開的惆悵。
(圖/IMDb)
對音樂的熱愛 大過對孤獨的畏懼
「陸上的人浪費了大量時間追根究柢,冬天憂慮著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1900對朋友如此闡明自己的想法。
在與追求新人生的農夫對談時,更可看出1900早就認定了自己將孤獨終老──即便偶爾也偷偷向陸地撥出電話想找人聊天。他擁有音樂已然滿足,絲毫不在乎聆聽者是上流貴族或者清貧移民,隨著每趟航程中「America!」的那聲呼喊,再陶醉的聽眾都迅速一哄而散,趕著上岸追求各自的新生活,獨留他在悵惘中持續產出悅耳的音符。
面對幾乎近在眼前的愛情,1900終究沒有跨下最後幾個階梯去展開新的人生,反倒更篤定自己將永遠在船上與音樂相伴。連愛都能捨棄,更不用說在遇上來勢洶洶的爵士大師挑釁時只有淡然,他愛音樂的無限,根本不在意什麼爵士不爵士的,那句對這場鬥琴的結語:「Fuck the Jazz!」令人絕倒。
(圖/IMDb)
逃避自由帶來的痛苦 亦是種勇敢的選擇
「傳統社會安全而不自由,現代社會自由而不安全;正是這種不安全的自由使人產生種種逃避傾向。」心理學家佛洛姆的著作《逃避自由》這麼說。
現代社會擺脫了原始束縛就如同下了船,看似自由的個人面對的將是岸上的社會體制與文化,1900抗拒的是在那之下的焦慮和孤獨感。船上的孤獨他很熟悉了,可以悠然品嘗之再轉換為音樂,但面對未知,他沒有把握。
「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那些我無法看見的。你明白嗎?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 」
在演奏時老是自由自在、不按樂譜恣意揮灑的1900,解答了當年何以決定不再下船。他喜愛船上空間的有限,讓他彈琴時能在無限的幻想中徜徉,正如鋼琴琴鍵的有限,卻能在88個琴鍵中創造出無限的音樂,而,世界太廣闊了,反倒成為他「無從彈奏的樂章」。
堅決不下船的決定看似怯懦,卻也無非是真正瞭解自己將不知如何選擇。在船上出生,在海上漂流了一輩子的他註定是世界的過客,灑脫地選擇與維吉尼亞號共存亡。即便觀影後難免對他的選擇感到唏噓,至少1900那麼清楚自己畢生所想、所求的是什麼,甚至願意為此犧牲生命,而處在茫茫無際各式選擇裡的我們,又真的清楚自己渴望的目標嗎?更或許,在這樣的自由中,其實同樣還是孤獨的,而且更加無所依恃,惶惑不安,等待著最終的一場爆炸。
(圖/IMDb)
附帶一提,飾演1900的提姆羅斯早期堅持走獨立電影路線,後來卻多以美國片聞名,以這位英國演員為主角的影集《別對我撒謊》(Lie to Me,或譯為「謊言終結者」)也很有看頭,透過觀察他人的肢體語言和微表情藉以分析對方是否撒謊,很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影友觀賞。
(圖/FO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